2025-05-07星期三
农历2025年3月10日

非遗年度百强榜单:龙泉青瓷传承人蒋同磊


非遗传承,美学好物

寻觅非遗良品,融入品质生活

打造有温度、有文化底蕴、有家国情怀的生活方式


图片

跟着非遗去旅行——年度风云榜全国百强榜单

龙泉青瓷传承人蒋同磊

蒋同磊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丽水市非遗传承人

师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先生

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遗设计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理事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产业协会特邀专家

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浙江省青瓷协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发明协会青瓷艺术专委会副主任

蒋同磊作品《四羊方尊》


浙江省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理事

丽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青瓷专委会副主任

龙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龙泉市孙坑窑龙泉青瓷传习研究所学术带头人

景德镇陶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特聘教授

蒋同磊作品《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冠军奖杯》


泰国·中国青瓷文化学堂导师

波兰·中国青瓷文化大使

三十余件作品获国家级、省市级金银奖

十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

波兰佛罗茨瓦夫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收藏

其创建的龙泉市孙坑窑瓷庄为:

浙江省老字号企业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蒋同磊作品《 盛世至尊青釉花觚》


国际陶瓷艺术创新基地

国际青瓷文化交流中心

重要设计制作:

2016·杭州G20国家首脑会议指定礼品

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连续八届冠军奖杯

杭州全球企业家论坛指定礼品

第二十二届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国礼

蒋同磊作品《黑胎哥窑梅瓶》

设计制作六件2022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第四届亚残运会国礼

蒋同磊曾随国家代表团去日本、埃及、泰国艺术交流,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蒋同磊是青瓷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守护根脉,执着传承,开拓前行……

蒋同磊作品《圆融回纹青釉盖罐》

蒋同磊作品《青釉弦纹梅瓶》



孙坑窑简介:

龙泉市孙坑窑瓷庄,为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国际陶瓷艺术创新基地、国际青瓷文化交流中心。专业从事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集研发、设计、烧制、销售为一体的企业,积极传承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弘扬龙泉青瓷文化,是龙泉市首家与海外高等院校合作的企业。业主蒋同磊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龙泉青瓷烧制制技艺丽水市传承人。

龙泉市孙坑窑瓷庄参与了许多国家、国际重大活动用瓷的烧制:2012-2023年烧制了连续九届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冠军奖杯;2012年赞助百万青瓷作品作为电视连续剧《幸福的面条》《老兵》的拍摄道具;2016年烧制杭州G20峰会馈赠参会国领导人国礼;2019年烧制二十二届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国礼;第五届、第六届杭州全球企业家论坛会议礼品定制单位,2023年烧制了六件2022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第四届亚残运会国礼。

20164月与波兰弗罗茨瓦夫美术学院合作创建“国际陶瓷艺术创新基地”为波兰及国际陶瓷专家、青瓷爱好者来中国创作、研发青瓷创建平台,为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起到桥梁的作用,为青瓷文化的海外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2016年被浙江省文化厅确定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202010月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在孙坑窑设立“国际青瓷文化交流中心”孙坑窑在青瓷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为青瓷文化的推广、为一带一路背景下龙泉青瓷的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专家观点/蒋同磊:浅谈哥窑瓷的传统工艺特色和创新实践

图片

陶瓷的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历史。“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这是中国近代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里先生对龙泉青瓷作出的评价,充分表达了龙泉青瓷在陶瓷史中的重要地位。在宋代,龙泉青瓷创制出“哥窑”、“弟窑”两类代表性产品,烧制出了如玉一般的“粉青”、“梅子青”的精美釉色,把青瓷烧制技艺推上巅峰。2009 年 9 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个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从龙泉青瓷历史发展的角度,哥窑瓷可为浓墨重彩的一页。一、哥窑瓷传统工艺特色南宋中晚期,龙泉窑吸收了汝窑、官窑等烧制技艺,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土中掺入了适量的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度,使器物在高温下不易变形,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特点,坯体变薄,器物造型轻盈秀美。并且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钙釉变成钙碱釉,胎薄如纸,多层施釉,使釉色出现粉青、梅子青等色。厚釉制品主要包括白胎和黑胎两类,被称为“弟窑”和“哥窑”。

哥窑瓷的工艺特色主要有:

1、瓷胎特征为“紫口铁足”。“紫口”,器物口沿釉水较薄的位置由于胎土含铁量较高,显露出胎色,为紫口。器物圈足底端无釉,故形成黑褐色,即为“铁足”。

2、釉面开片为“浅白断文”。根据现代科学实验和研究,溪口哥窑瓷利用胎体配方中添加较粗颗粒粘土以及降低石英含量的方式,使出产的器物片纹自然,并烧制出“蚯蚓纹”、“冰裂纹”、“蟹爪纹”、“鳝血纹”等独具特色的开片装饰,彰显独特魅力。

3、胎釉特征为“胎薄釉厚”。从溪口窑等地出土的黑胎瓷中,其胎主要为“铁胎”,胎骨细密,厚度一般仅在 1-2 毫米之间,而釉厚却达到了 3 毫米。极薄的胎骨和以其似玉的厚釉可谓天工之作。

二、哥窑瓷的创新实践本人经三十多年潜心研究,研发出特有的纯正梅子青釉、似美玉赛俏美人的月白釉,让作品继承龙泉青瓷“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艺术特点。本人六件作品有幸入选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第四届亚残会并被指定为国礼。

下面我将从造型理念、装饰特点、工艺特色等简述六件作品的创作实践。

第一件:《哥窑贯耳瓶》 (规格:高 45 厘米,口径 15.5 厘米,底径 16.5 厘米) 。

造型理念:运用对称平衡美学原理设计,侈口,长直颈,颈上部两侧饰管状耳一对,垂腹,圈足微外撇。在视觉与心理上追求完美、宁静、和谐之感,古典、优雅而又时尚。

装饰寓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连续不断的文明历史民族,中华文化坚持中庸之道,平衡和谐之美,与外民族和谐共处,贯穿历史,走向未来。

工艺特色:参考了宋、元代哥窑瓷的制作工艺,采用黑胎、施粉青厚釉,釉面开片接近于宋代传世哥窑器物和元代龙泉哥窑器的质感;制作精致,造型端庄,古朴瑰丽,谦和内敛,体现了君子气度。

第二件:《青釉贯耳瓶》(规格:高 61 厘米,口径 21 厘米,底径 28 厘米)

造型理念、装饰等方面同哥窑贯耳瓶,工艺方面为灰白胎、施梅子青釉。第三件:《圆融回纹青釉盖罐》 (规格:直径 31 厘米,口径 20 厘米,高 47 厘米,底径 18 厘米)。

造型理念:造型饱满,赋予文化涵养;造型端庄,赋予大国气度;盖顶皇冠凸起,气宇轩昂。

装饰寓意:回纹被汉族民间称为“富贵不断头”的纹样,底部饰以回纹,赋予连绵不断、吉利永长的吉祥寓意。饕餮纹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意志。鼓钉纹代表着国力的强盛。三者结合象征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延绵不断,体现了我国治国理念、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工艺特色:采用龙泉青瓷弟窑朱砂泥手工拉坯制作而成,体了龙泉窑的艺术特色。通体采用商周青铜器饕餮兽面纹饰,利用深浅浮雕工艺制作,层次丰富,视觉冲击力强,整体协调,主题明确。

第四件:《盛世至尊青釉花觚》 (规格:高 53.9 厘米,口径 33.9 厘米,底径 17 厘米) 。

造型理念:对称,挺拔、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傲骨、独立不群的气度。

造型寓意:体现中华神威,紫坛八觚,以章天德。

工艺特色:以龙泉青瓷朱砂胎,施梅子青釉,手工拉坯成型,高温烧制而成。器型挺拔,干净利落,收放自如,造型隽秀,端庄大气。

第五件:《青釉三牛尊》 (规格:高 57 厘米,口径 30 厘米,底径 21 厘米) 。

造型理念:以汉字“中”字造型为素材,造型对称、稳定、挺拔、向上。迎合中国传统中的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装饰寓意:牛,象征忠诚、勇敢,勤奋,财富,也是脚踏实地,无私贡献的精神体现。象征吉祥,礼仪和力量。

工艺特色: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梅子青釉制作工艺,技艺精湛,釉色温润如玉。青色代表东方,青如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美学内涵。

第六件:《青釉弦纹梅瓶》 (规格:高 52 厘米,口径 9.5厘米,底径 16 厘米) 。

造型理念:倡导宋代的美学,追求以俭为美的造型。

装饰特点:在宋韵文化的背景下,以简单的弦纹作为装饰,装饰服从于造型,体现“大道至简”的理念。

工艺特色:该瓶在宋代龙泉窑梅瓶样式基础上加以创新,采用龙泉青瓷弟窑朱砂泥拉坯成形。侈口,细颈,圈足,自肩到足均饰弦纹,通体饰粉青釉,弦纹处积厚釉,釉色似玉。

三、吾辈责任:弘扬光大哥窑瓷

哥窑瓷,虽然不是玉器,却将玉器淡泊润雅的君子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其色彩之美是“玉德”思想的体现,反映出宋人对玉文化的推崇和追求,说明中国人推崇自然、疏淡和静谧的审美境界。作为新时代的哥瓷匠人,我们站在古代青瓷匠人的肩膀上,不断汲取和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技术,将哥瓷技艺和文化传承弘扬光大。


非遗热线:010-56883097           13810295118


树立行业榜样    提升企业形象

扩大产品知名度    年度人物影响力

非遗体验地    旅游打卡点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中国民协“民间文化(非遗)进校园”课题组)


——END——


关于我们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属的开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成果展览、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文创设计、非遗产业园建设、非遗产业链建设的非盈利性内设机构。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联系我们:010-56883097           

13810295118(微信同号)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 (zgfeiyi.net)


图片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