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基于榄雕传承的非遗大师工作室传承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民协“民间文化(非遗)进校园”科研课题
课题实验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课题名称:基于榄雕传承的非遗大师工作室传承模式探索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李艳华
课题内容简介:
一、大师工作室基本情况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榄雕艺术大师工作室,2022 年获批广东省高校第四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同年被评为增城区全民终身教育品牌项目。
广州榄雕是以乌榄核为原料的雕刻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我国四大核雕项目中广东唯一的一项,起源于明末清初盛产乌榄的增城,至今已有 300 多年历史。榄雕艺术小中见大,精致动人,使人爱不释手。我校地处广州榄雕发源地增城区,近年以榄雕技艺传承为载体,着力推进非遗进校园,将榄雕文化传承融入人才培养,构建了“四位一体,德技双修,普惠社会”的非遗传承模式,已辐射两校区,贯通 K12、中高职和本科四阶段,覆盖 5.3 万在校生,形成了“思政导航,技能助力,聚焦美育,引领传承”大师工作室传承模式。
一是传承大师汇聚,师资团队过硬
学校聘请榄雕代表性传承人省级 1 人、市级 1 人、区级 2 人,与校内艺术设计、人文素质专任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合作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校级创新型教学团队多人获得“中华新乡贤”等多项荣誉。
二是体制机制健全,经费保障有力
成立榄雕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常务副校长共同参与并制定工作方案;团队成员主编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入选“十四五”省规教材。引进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汉军,成立榄雕大师工作室,全职负责基地建设、健全管理机制、成立榄雕社团;已投入 20 多万元支持榄雕传承。三是校政行企联动,辐射成效彰显坚持开展主题讲座、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依托本基地,联合区文化馆、博物馆和行业协会面向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工作,以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普惠社会,全方位多元化助力榄雕传承。已辐射增江小学、黄广实验学校、华立技师学院、区广播电视大学等和周边 20 余个社区;师生获省、市工艺美术创作大赛和非遗创意设计大赛金、银、铜奖 20 余项。
二、研究目标
基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探索非遗大师工作室模式创新,挖掘培养传统技艺传承人,推动榄雕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弘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推动非遗进校园,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三、研究内容及特色创新
一是融入课程,提升综合素质
将《榄雕技艺实践》等相关课程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基础牢、技艺精、素养高的“德技双修”非遗传承人。
二是依托大师,促工作坊建设
依托省、市、区各级传承大师,做优做强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模式,培养榄雕爱好者和传承参与者万人以上,青年传承骨干 10 人以上,创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是抓好社团,强化社会实践
以学生社团榄雕协会建设为抓手,将榄雕传承纳入“第二课堂”综合评价,丰富校内外社会实践,设立校级精匠奖,结合挑战杯和互联网+等赛项,激发学生传承责任和文化自信。
四是服务区域,形成文化品牌
服务增城“农村+旅游+文创+美食”特色文化模式,开展榄雕文化交流展示活动。依托国际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将粤港澳大湾区唯一核雕遗产,推广至一带一路国家,打造湾区文化传承新名片。
四、预期建设成果
学校将以 2 年为建设周期,全力做好组织、制度、经费保障,确保完成如下标志性成果。
非遗资料图文:严敬群
——END——
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
关于我们 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欢迎非遗数字化平台、非遗文创企业、非遗工坊、电商销售平台等企事业单位加盟合作。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