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星期六
农历2025年2月29日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图片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
图片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1. 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达20%。这一增长得益于政策支持(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与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提升,尤其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中,非遗元素成为消费市场的核心驱动力。 

春节消费贡献显著2025年春节假期,非遗相关文旅活动带动国内出游5.01亿人次,消费总额达6770亿元,同比增长7%。  

2. 增长驱动因素 

政策与文化自信春节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后,传统文化复兴成为消费热点。政府推动的“非遗+”模式(如非遗旅游、非遗文创)加速了市场融合。  

科技赋能AR/VR技术、直播带货等新形式提升了非遗体验的沉浸感与传播效率。例如,某科技公司推出的AR非遗体验设备成为文旅新宠。  

二、消费热点与新兴趋势

1. 餐饮与非遗美食热潮 

非遗主题餐饮爆发海底捞等品牌推出非遗主题套餐,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12倍;汕头卤鹅等地方非遗美食日均接待上千桌。  

预制菜与高端餐饮融合非遗年夜饭线上预订增长300%,老字号通过中央厨房扩大市场覆盖。  

2. 文旅体验与年轻化转型 

非遗旅游订单激增黄山市酒店预订量增长超100%,小城市如汕头、莆田的文旅订单同比增长20%-40%。  

年轻群体主导40%的“非遗”搜索者为“零零后”,“非遗手工”搜索量增长790%,簪花、扎染等体验项目受热捧。  

3. 文创与跨界创新 

传统手工艺品热销刺绣、陶瓷等传统技艺产品占市场30%,非遗文创(如新中式首饰)线上销量增长45.9%。  

国际吸引力增强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日韩及欧美游客来华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消费群体与行为特征

1. 年轻化与品质化需求 

95后成为家庭消费决策主力,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例如,年夜饭策划中,年轻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兼具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的非遗体验。  

2. 线上线下融合消费 

非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扩大销售,同时线下市集、主题展览成为触达消费者的重要场景。  

四、发展建议

1. 加强传承人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政府补贴吸引年轻人学习非遗技艺。 

2. 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智能化监管体系,打击虚假宣传与质量问题。 

3. 深化文旅融合:设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结合地方特色(如广西芦笙舞、山东皮影戏)提升体验深度。 

4. 创新产品形态:推动非遗与科技、时尚跨界合作(如联名款服饰、数字化展演)。 

2025年非遗消费市场呈现出“传统复兴”与“创新驱动”的双重特征,既彰显文化自信,也面临传承与商业化的平衡挑战。未来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市场规范,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繁荣。


图片

2024非遗消费年度报告:年轻力量引领传统文化新消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愈发引人注目。2024年,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非遗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年轻化、数字化等特点。

非遗消费市场概况

非遗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数据显示,2024年的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全年社交媒体舆情热度高,声量较2023年同比增长了43%。特别是在旅游形式中,文化旅游类受到广泛关注,在旅游中的声量占比显著提升[30]。数字文旅市场规模至2023年已增长至11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5%,非遗融合类文旅声量同比增长46%[23]

平台消费数据表现亮眼

2023年,在淘宝天猫平台购买过非遗相关产品的消费者达到2.49亿人次,同比增长11.7%。非遗相关产品人均消费额从2022年的349元上升到2023年的430[31]。这些数据表明,非遗消费市场正在稳步扩大,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不断提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挑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传统非遗项目的关注度和需求度降低。此外,创新发展困难也是非遗传承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些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难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27]。如何让非遗走向蓬勃的文化消费市场,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课题[48]

消费人群特征分析

年轻消费群体崛起

根据《2024微博非遗消费洞察报告》,年轻用户对非遗的关注正不断加深,尤其是90后和00后,成为了非遗话题的主要受众[35]。数据显示,2024年非遗文创产品消费群体中,00后占比达到35%90后占比30%80后占比25%70后及以前占比10%[5]。这一数据表明,年轻一代已经成为非遗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特征将深刻影响非遗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

消费者兴趣领域多元化

2024年,更多的非遗兴趣用户来源于非传统领域。微博非遗兴趣人群兴趣领域中,游戏、虚拟现实、动漫兴趣TGI均高于100,越来越多的非传统领域用户开始成为非遗消费的潜在群体[42]。这表明非遗消费正在突破传统圈层,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扩散。

社交媒体成为非遗消费重要入口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2024年有超过50万网友发布了与非遗相关的内容。非遗与手工、时尚、户外旅游等内容领域融合紧密,活字印刷、大漆、剪纸、皮影等传统手艺结合Citywalk等现代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14]。这表明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消费的重要渠道,通过内容创作和分享,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非遗消费场景与形式

电商平台成为非遗消费主渠道

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已经成为非遗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2023年,淘宝天猫平台购买过非遗相关产品的消费者达到2.49亿人次,同比增长11.7%[31]。抖音电商也成为非遗产品销售的重要平台,2024年女性消费者在抖音电商平台上购买非遗产品的数量显著增长[2]。电商平台通过丰富的商品种类、便捷的购买方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需求。

文旅融合创造消费新场景

文化旅游类受到广泛关注,在旅游中的声量占比由2023年的25%提升至2024年的32%[30]。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如非遗体验游、文化主题游等,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体验和精神满足的消费需求。

传统手工艺复兴带动消费热潮

非遗工艺的复兴是2024年中式文化热潮的另一大热门。漆扇、扎染等传统手工艺在小红书平台上爆火,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7亿次。年轻人对慢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日益增长,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和消费热潮[29]。这表明,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消费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定位和价值,成为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趋势分析

消费者对文化认同感的需求增强

随着中国逐渐从生产型社会迈入消费型社会,消费不再只是为了满足实用需求,商品背后的情感链接、文化表达以及符号意义都变得更为重要[24]。非遗消费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认同感的需求,通过购买和使用非遗产品,消费者能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数字科技推动非遗消费创新

随着数字科技的深入应用,文博场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非遗融合类文旅声量同比增长46%,沉浸体验需求热度持续增长[23]ARVR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非遗展示和体验更加生动、直观,增强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数字科技不仅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非遗消费创造了新的形式和场景。

非遗消费呈现"精神悦己"趋势

知萌发布的《2024消费趋势报告》中指出,"精神悦己"2024年的十大消费趋势之一[48]。非遗消费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满足了消费者对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消费者通过购买和使用非遗产品,不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实现"精神悦己"的消费目标。

非遗消费的"情价比"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提出了"情价比消费"的概念,即青年消费越来越注重情感价值与价格的比值[15]。非遗消费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消费形式,其"情价比"往往较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情感价值的追求。这表明,非遗消费不仅仅是物质消费,更是一种情感消费和文化消费。

非遗消费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机遇:政策支持推动非遗消费发展

2024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并明确"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方向"[12]。这为非遗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9],这表明政府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视,也为非遗消费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挑战:非遗产品创新不足

一些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难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创新发展困难[27]。非遗产品的创新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化和实用性的需求,这是非遗消费市场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机遇: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创行业呈现从保护传统文化到商业化、艺术化再到数字化的发展态势,直观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需求[3]。《2024-2029年中国文创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非遗文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5]。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遗消费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动力。

挑战:消费者需求变化快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变化加快。如何紧跟消费者需求变化,推出符合消费者期望的非遗产品和服务,是非遗消费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品质、设计和实用性要求不断提高,这也对非遗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数字化转型加速

随着数字科技的深入应用,非遗展示和体验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互动化。ARVR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数字化转型将成为非遗消费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跨界融合深化

非遗与时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将更加深入。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将创造出更具时尚感和现代感的非遗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时尚化的追求。此外,非遗与教育的融合,将促进非遗知识的传播和传承,培养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感。

消费体验升级

消费者对非遗消费的期望已经从简单的购买和使用,升级为全方位的消费体验。未来,非遗消费市场将更加注重消费体验的打造,通过场景化、沉浸式和互动式的消费体验,满足消费者对精神满足和情感共鸣的需求。这将推动非遗消费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

国际化发展加速

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非遗消费市场将加速国际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非遗产品,将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走向全球市场,满足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和兴趣。这将为非遗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结论

2024年,非遗消费市场呈现出年轻化、数字化、多元化的特征。年轻一代已经成为非遗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特征将深刻影响非遗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数字科技的应用,为非遗展示和体验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形式,增强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和沉浸感。非遗与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和形式,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时尚化的追求。然而,非遗消费市场也面临产品创新不足、消费者需求变化快等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非遗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

加强产品创新:非遗企业应注重产品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更具时尚感和实用性的非遗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提升消费体验:非遗消费场所应注重消费体验的打造,通过场景化、沉浸式和互动式的消费体验,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加强数字化应用:非遗企业应积极应用ARVR等数字技术,提升非遗展示和体验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互动化水平,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促进跨界融合:非遗企业应加强与时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推动非遗与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和形式。

拓展国际市场: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非遗产品,应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走向全球市场,满足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和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非遗消费市场将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2] 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购买非遗产品数量是去年同期 ... https://caijing.chinadaily.com.cn/a/202403/08/WS65eaad6ba3109f7860dd4978.html

[3] 重磅2024年文创行业报告》正式发布! 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 https://www.zjcaee.com/show/news-76.html

[5] 2024年非遗文创行业现状分析:00后成为非遗文创产品消费主力军. https://m.chinabgao.com/info/1253169.html

[9] 政府工作报告__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9153.htm

[12] 2024年度服务消费热点趋势观察报告 人民网研究院. http://yjy.people.com.cn/n1/2024/1209/c440911-40378511.html

[14] 非遗,正让年轻人越来越"上头"__新快网 新快报. https://www.xkb.com.cn/articleDetail/374938

[15] "谷子"里藏着青年潮文化消费潜力 中国环境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208943

[23] 2024文旅消费趋势洞察报告pdf_数字化_产业_文化 搜狐. https://www.sohu.com/a/835633016_121748621

[24] [PDF] 《碎银时代下的情绪红利:2024生活趋势洞察报告》 目录| 01. https://file.digitaling.com/eImg/uimages/20250121/1737427179377767.pdf

[27] [PDF]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索. http://www.fjdrc.org.cn/Upload/magazine/2024-11-22/2-%E7%A6%8F%E5%BB%BA%E7%9C%81%E9%9D%9E%E7%89%A9%E8%B4%A8%E6%96%87%E5%8C%96%E9%81%97%E4%BA%A7%E4%BF%9D%E6%8A%A4%E4%B8%8E%E4%BC%A0%E6%89%BF%E7%9A%84%E6%8E%A2%E7%B4%A2%E2%80%94%E2%80%94%E6%9C%AC%E5%88%8A%E7%BC%96%E8%BE%91%E9%83%A8.pdf

[29] 2024年中式营销洞察报告 - 360Doc.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10/14/79615920_1144224231.shtml

[30] 2024年文旅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 360Doc.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2/14/79615920_1141801437.shtml

[31] 非遗,正让年轻人越来越"上头"__新快网 新快报. https://www.xkb.com.cn/articleDetail/374938

[35] 2024非遗消费趋势:年轻人如何与传统文化完美碰撞?_李子柒 搜狐. https://www.sohu.com/a/840833250_122066678

[42] 非遗,正让年轻人越来越"上头"__新快网 新快报. https://www.xkb.com.cn/articleDetail/374938

[48] 2024消费趋势:"精神悦己"下的商业新潮向知萌发布 微博营销https://marketing.hd.weibo.com/article/view/8732


图片


非遗资料图文: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国家公共云平台非遗课程专家,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图片


——END——


关于我们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属的开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成果展览、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文创设计、非遗产业园建设、非遗产业链建设的非盈利性内设机构。


图片



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为您提供最专业的非遗一站式服务:


我们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非遗从业者提供专业的非遗咨询与非遗服务,包括非遗项目考察,非遗方案设计,非遗科研报告,非遗商业策划,非遗经营模式,非遗资源对接,非遗市场开发等非遗全产业链服务。

景区非遗业态运营方案;景区非遗文创产品定制服务;非遗进校园特色学校打造方案;非遗进校园课程设计方案;非遗课程图书出版服务;非遗进校园师资培训;非遗传承人“非遗实训室”建设方案;非遗进社区运营模式;非遗文创设计与售卖方案;非遗数字化建设方案;非遗工坊建设方案;乡村振兴非遗方案;非遗研学一体化方案;非遗美食产业运营方案;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方案;非遗体育产业运营方案;非遗游戏产业发展方案;非遗演出运营模式方案;非遗酒店民宿运营方案;非遗服装鞋帽产业发展方案;非遗小镇建设运营方案;非遗公共文化空间运营方案。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图片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